有一位母親,其兒子十一歲,常被老師投訴不合作,與同學亦合不來,上課時不集中,常提問影響教學進度,有時甚至挑戰老師權威,與母親相處時常表現不耐煩,有些功課花很多時間完成,導致有些功課便完成不了。母親聽了很多講座,嘗試了很多方法,甚至買定名貴禮物作獎勵之用,孩子總是無動於衷似的,不得要領。 完成全面腦效能分析報告後,發現其左右腦的效能極佳,但是比同齡孩子發育早熟了三至四年,因此,他八歲時實際上已進入青春期,他母親回憶說:「怪不得他八歲已開始反叛!」;老師上課用教八歲孩子的方法和例子,他看來怎不覺得幼稚、反感?沒挑戰性的功課自然沒興趣做,而有挑戰性的便投入得不願放手;用獎勵希望控制他,他早就看穿和不希罕;同年齡不怕羞肯去試的,他在失敗及被導師當眾指出後,因自尊心已形成而情願放棄不去試;母親每次用教訓的語氣、方式與他溝通,效果必然相反。
愛與關懷出於諒解,當母親了解孩子多年來並非有問題或惡意反叛,亦即時體諒到孩子多年來被誤解所帶來的委屈,頓時熱淚盈眶,但同時亦因找到明確方向而喜悅,滿懷希望。